白话佛法 >1-12册书籍 >第四册

34.学会观想,管住意念

本集【大字视频】         本集【美图笔记】

在这个世界上有生就有死。一个人有生了,就会有死,有壮就有衰。你今天看上去很强壮,等到了晚年你不就是衰了吗?有聚就有散。今天我们能聚在一起,总有一天我们会散掉的,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。所以这个世界上有生就有死,有壮就有衰,有聚就有散。无常很迅速地就来了,人生就是梦一场。你们去追求世间的东西,追求到最后得到了什么?得到的就是浑身都是病痛,得到的就是这把老骨头。

人生就是梦一场,今天有,明天没有。所以我们要学修光明,要学修到后来自己很光明,心中很光明。听得懂吗?要心中很光明,心中要有亮,要有光明,要做十方佛。“十方佛”是什么?就是要具有佛菩萨所具有的所有的智慧和德能。要懂得把佛光进入到自己的心中去,这样你才能拥有佛光;如果这个佛光根本进不了你的身体,那你这个人就没有佛光。有佛光的人,才能普照。如果没有佛光,你照不亮自己,更照不到人家。所以我们无论如何要明白,学佛学光明,学佛就要学到心中,学佛就要回归自性,就是回归自己的本性;学菩萨要广度有缘众生,学佛要教导人家脱离苦海。所以佛菩萨给我们讲要“四大皆空”。什么叫”四大皆空”?即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。实际上菩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世界上的万物全是空的、假的。大家想想,这地等到地球没了一切不就没了吗?水流过去了不就没了吗?火烧完了不就没了吗?风吹过了不就没了吗?这一切全部归为空,所以叫“四大皆空”,也叫“五蕴无我”。“五蕴”是什么?就是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”。“蕴”就是遮盖住了。如果为人间的贪欲而遮盖住了你的本性,遮盖住了你的良心,那这个人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平等心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都是人间的东西,一定要把它抛开,一定要把它抛弃。一切有形有色的东西,都不是正常的。

色受想行识是人间的一切苦恼的根因。你今天看得见的东西以为是有的,明天就没有了。受是什么?你感受的快乐,一会就没了;你感受到的痛苦,一会就没了。想是什么?想这个事情,如果想不到就痛苦了,但想到了也痛苦。很多人中了六合彩了,难过了,不知道这些钱怎么分呢?行是什么?行为上的痛苦。比如做错事情了,“哎呀,我不应该开车的时候把头伸出去看人家”,因为头被人家碰坏了。“哎呀,我心脏不好应该好好当心”,刚跟你们讲的这个33岁死的人就是因为自己心脏不当心。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,身体是学佛的本钱。你连本钱都没了,你学什么佛呀?识是什么?是意识。意识痛苦吗?如果想做一件事情做不到,意识当中先受痛苦,意识当中就会很难过。师父刚才给大家讲了“四大皆空”,就是出家人常说的“四大皆空”。实际上简单的讲什么叫“四大皆空”?就是让你想开一点了,人间的一切都是空的,哪有什么四大呀,就像风一样的吹过去就没了,你的感受吹过去、讲过去就没有了。如果小时候讲过的话,你记一辈子,你说你能皆空吗?你就把它当一阵风一样吹过就没了。大家要记住生灭变异。生灭变异就是说生命今天活着,明天走了,它都会变化的。生命变异,成住坏空。实际上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成住坏空,就是这个过程。现在很多年纪大的人你们都知道吗?是坏的时候了,到最后死了就是空了,没了。身体很快变坏。要好好地保护它,不要吃荤的东西。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就是生人家的气,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就会恨人家,恨人家是伤自己又伤人家,嫉妒人家是又伤人家也伤自己。所以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情,这些都不是学佛人应该做的。

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讲“观想”。你们知道观想是观想什么吗?你们不要以为是去想什么东西。观想是观想你的念头,是观想你的意念到底好不好,你的意念当中在想什么东西。因为一念善它往上,一念恶它往下。一个人的念头不好的话,他可能会一直堕落下去;一个人的念头好的话,他就上去了。所以当一个人的念头不好时,首先在他的境界当中代表往下了。当一个人很恨人家的时候,实际上最受伤害的是他自己本人,因为会损坏他的身体。所以念头很重要。要观想自己无念,也就是说不要再去想自己有念头了。观想是什么意思?就是想象我现在脑子里是空的,什么念头都没有,观想自己无念头。什么是无念?无念就是什么念头都没有,一切无所谓,没有念头了。观想到后来,连善念、恶念都没有了,这种无念实际上都是观想出来的。“哦,我脑子里要无念”,但这个念头也是观想出来的,你有本事没有观想。

师父最近在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,大家都说好。你们知道师父讲什么?讲的是忍辱精进。实际上忍辱的人已经不是在他的意识中很干净的人了,因为你觉得你在忍辱,实际上你已经做错事情了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没有亏待你,我用不着忍辱的。你骂我,我问心无愧,我用不着忍辱的。对不对啊?哦,我忍耐,我不讲你了,你骂我没关系。实际上是你已经种下了因,才得到这个果。而忍耐不是最高境界。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学佛的人连“忍辱”两个字都不要有。我没有对不起人家,今天你讲我好了,我问心无愧,所以我根本用不着忍辱的。我连忍辱的想法都没有。比如你们两个本来很干净的,从来没有拿过人家钱的。如果有人说:“你们不要偷东西呀。”你笑笑。因为你不会偷东西,因为你不会偷钱,所以你根本不用跟他吵架,你也用不着忍辱的。对不对?如果你是有这方面不好的习惯,人家一讲你,你就会气得不得了。实际上就是因为你曾经种了这个因。师父讲得对不对?

所以观想的时候连念头都不要观想出来,而且观想是正觉正念。正觉正念是什么?感觉都是正的,我所有出来的东西都是正的,我没有其他想法,这叫正觉正念。什么叫“觉”?就是觉悟。你到底明白了没有?你到底觉悟了没有?为什么要觉悟?因为人家不觉悟,所以你必须觉悟;因为人家都在做坏事,你觉悟了你就不会做坏事了;因为人家都在贪瞋痴,你不贪瞋痴了,你就有觉。就像大家都在做坏事的时候,很多人都在起哄,而有的人就说这样做是不好的。师父过去看到过一个报道,说一个女的跟另外一个男的有所爱,结果被她老公抓到了。那些村民真的是愚昧呀。她老公在广场里面当场打他老婆,那些村民就说,来来来剥她衣服。大家在边上起哄、大笑。你想想看,这跟畜生没两样,连人性都没有了。而觉悟的人是什么?哎呀,她犯戒了,她很可怜,她也是不明白的人,我们要有慈悲心呀,而不能去起哄,嘲笑她,让她做更不好的事情,她可能由恨再去犯罪了。对不对?就算大家都在做这个事情,并不代表这个事情是对的。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在愚痴,那你也应该愚痴吗?为什么菩萨少呀?因为菩萨是正念,是正信,他明白道理。而普通的人活在人间不明白道理,是按照正常的人世间的思维逻辑来思考问题,所以得到的是人间的福报,明白吗?很多人说我们学佛要修道啊。“修道”是什么?修道并不是指这条路,而是指你这个心,是你到底懂得哪一条道理。但它一定有一个理在上面的,这个理就是我们讲的正信正念。实际上讲的是你做人有没有道理,你做菩萨有没有菩萨的道理。

观想其实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念。什么叫观想?就是你想一想自己的念头对不对。你经常想,经常想,你的念头就不会错了。如果你经常去触及这个人的死角的话,这个人就会自杀。你们知道人的灵魂当中有一个死角吗?就是想不通呀,想不通就是死角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们这位老人家过去脾气倔得不得了,如果她不学佛的话,我就不敢去碰她的这个死角。如果我经常碰她的死角,经常去碰,她就会想不开的,说不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。因为她学佛了,师父才敢去触动她的死角,把她这个死角洗干净,让她锻炼出来了,她以后就不会生气了,就不会想不开了。如果现在她的孩子对她不好,她也能忍受,她过去是忍不住的。就是因为师父不停地触及她这个死角,让她慢慢地干净,所以她现在没有这个死角了,她活了。现在和孩子的关系相处得也好了。这个例子就是要你们明白懂得要重视自己身上很多的不好的孽缘,而且这些孽缘都是上辈子带来的。要把这些孽缘慢慢地擦干净,一定要擦干净。

要锻炼你的意念。比如今天意念不好了,马上想一想我应该不应该这样做?如果意念不好了,要想一想我不应该这么做。等到下一个坏意念出来的时候,你脑子里就想到了“我不应该这样做”,一种正思维它自然就出来了。比方说医生告诉你让你不要吃这种东西。如果你看见了,你马上用正念想“这东西我不能吃的,吃了身体会出毛病的”。等到第二次看见,自己知道这东西不能吃的。第三次、第四次……只要看到这个东西马上就想我不能吃的。这叫锻炼你的意念,听得懂吗?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,只能锻炼自己的意念。你们大家要经常锻炼自己的意念。当一个不好的意念出来时,马上要把它克制住,然后用另外一个意念把它盖住、遮住。

所以先要把一切变成空,我们假装的把一切都看成是空的。比如今天夫妻两人是空的,明天房间也是空的,孩子跟我也是空的,我吃的东西也是空的,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。你先这么想,慢慢时间长了你就能对付它了,因为你空惯了,你就不会有什么想法了。比方说今天周太太把周先生看成是空的,“我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晚年修心念经念完,我不是为他活的。如果他真的走了,我也要一个人好好地把这点生命延续下去。我要利用这个有限的人生修到天上去,以后我还能帮他上来”,而不是说他走了,我就没了,我就灭了,这叫没空。如果你经常把他看空,“我就是一个人”,一个人时间长了习惯了,那么他真的走了你也不会很伤心难过的。这是一种空,这种空叫空相,就是一种思维。就是一想到周先生,“唉,人生无常,反正他在就帮帮我,如果他不在了,我一个人也能过”。你经常这么想,你脑子就空了。等到他万一有什么事情,你也无所谓了。很多人就是想不通,老公一走,老婆就走了,不想活了。所以我今天是在救你周太太,你听得懂吗?所以师父让你们把房子也看成空的,把人也看成空的,今天可有,明天可无,身体上的一切都是空的。今天你周先生有一个胃,如果一动手术,这个胃也没了,不也是空了吗?想开一点了。师父一天到晚在教育你们,在帮助你们,苦口婆心在给你们讲,就是让你们看空、想得开。工作没了再找,孩子没了无所谓,本身就是缘分。你们要明白道理,要学会克制,要学会放下看空。




保存本页二维码
扫码进入

上一篇: 33.明白空性物体,学会克制自己

下一篇: 35.抓住开悟的瞬间,找寻人生的真谛

白话佛法 >>1-12册书籍 >>第四册



  • 返回
  • 目录